經濟不景氣,申請成為寄養家庭的狀況讓家扶中心的工作人員非常心急,因為願意幫助寄養的家庭減少、等後安置的寄養兒童卻逐年增加,今天台中市政府社會處與台中家扶中心就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市長胡志強與資深的寄養家庭也到現場來現身說法,呼籲大家付出愛心。【記者林文豪台中報導】
張慶龍、羅麗照夫婦結婚19年,本身有2個小孩,從子女國中時就投入寄養家庭的行列,他們一共照顧過3名重大家庭變故的少年,本來先生沒有很投入,但是幾年相處後,後來他發現先生比他還投入,孩子也變得更懂得關懷與珍惜。
羅麗照:「當我發現我的小孩變的更珍惜、真會關心別人的時候,真的很開心,覺得他們也有所成長。」
台中市政府委託台中市家扶中心辦理家庭寄養服務,但是受到不景氣影響,原本96年度有107戶有意願的寄養家庭,到了98年度卻只剩下49戶,等後安置的寄養兒童卻逐年增加,今天市長胡自強也到現場以自己的例子向寄養家庭感謝致意。
胡志強:「我們要保有更多好人、好事、好小孩,幫助好小孩到好家庭。」
寄養家庭表示過程中,沒有辛苦、只有感謝,而且幫自己的家庭帶來更多愛的關注與體驗,也呼籲大家一起來響應家扶中心「打開家門 讓愛住進來」的活動。
http://www.ccf.org.tw//new/fosterhome/
源起 | |
民國26年,在中國華北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外國的傳教士卡維特.克拉克博士(J.Calivitt clarke)躑躅於斷垣殘壁、滿目瘡痍的街頭,正思索著如何為戰亂中的苦難災民盡些心力。驀地,他瞥見一具女屍蜷伏在不遠處的路旁,同時,還隱約聽到陣陣微弱的嬰孩哭聲。他趕緊衝過去,發現是個已死去的母親揹著她重傷的嬰孩,當即解開襁褓,將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送到醫院急救,然後再抱回自己家裡照顧。從此,救助傷患、饑餓和流離失所的孤兒成為這位傳教師的首要任務,他的家變成了一所孤兒院…,這就是家扶基金會兒童扶助工作的濫觴。 民國27年,這位傳教士的義行感動了多位美國教會人士,為救助中日戰爭流離失所的中國孤兒,而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創立「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簡稱CCF),並同時在中國廣東省創辦了第一所正式的育幼院,之後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開辦了42所育幼院,照顧無以數計的孤苦兒童。 民國39年8月,CCF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 — 光音育幼院,收容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貧困失親兒童,才正式開始在台灣的服務。 |
|
![]() |
願景 |
家扶基金會是一個關懷弱勢兒童及其家庭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 我們運用 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致力於貧困家庭的兒童生活扶助、保護受虐及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我們期待 透過我們的努力,讓兒童能享有家庭妥善的照顧、身心安全的保護、健康成長的環境、充分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快樂學習的生活。 我們秉持 以「及時的幫助、溫暖的關懷、基督的愛心、社工的專業」之服務精神為兒童謀福利。 |
|
http://tw.myblog.yahoo.com/miaoliccff2/
苗栗家扶中心家友會網址
摘要︰ | |
|
二林天人獅子會創會會長胡建雄等人在得知家扶基金會扶助的國外貧童急需認養人的幫助時,立刻號召眾獅友連袂到家扶基金會拜訪執行長王明仁,一口氣認養60名印尼兒童,並計畫今年秋天前往當地探視,讓台灣的愛心能飄洋過海傳到海外去。
胡建雄於20多年前因認同家扶的公益理念,即加入彰化家扶中心兒童保護委員會擔任主委。他認為,參與國內外的貧童福利工作是一致性的,除關懷國內的孩子,也要對國外兒童伸出援手,能夠為公益付出,回收的快樂會更多。
平時急公好義的育達獅子會會長洪秀萬和獅友莊慶琮也是家扶多年的認養人。曾參加家扶基金會國外兒童探訪活動至越南、菲律賓、斯里蘭卡的兩人,親眼見證當地兒童與家庭窮困的生活景象,不但更堅定兩人持續認養國外兒童的決心,也即刻邀請獅子會眾家獅友一起參與這項助人的工程。
王明仁說,這次獅子會認養的60名印尼兒童中,有的小朋友家庭月收入不到12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00 元;也有小朋友的爸爸以打零工維生,家庭每月收入不到20美元。
王明仁表示,目前國際社會上仍然有3億餘兒童生活在每月收入不到新台幣1000元的家庭中,民眾如果有意願成為改變這些貧童命運的貴人,歡迎加入國外貧童認養計畫,目前還有非洲、中南美洲或亞洲地區急待救助的兒童。980727
家扶少年圓夢 騎單車環島
2009/07/25 07:01
彰化家扶中心裡,有許多受幫助的小朋友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騎單車環島,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愛心人士的贊助下終於可以成行了,大家好開心,夢想終於成真。
戴上安全帽,整裝準備出發,懷著感恩的心情,45位青少年和兒童預計花14天,騎單車環島,為了鼓勵大家騎完全程1200多公里的路程,贊助活動的善心人士紛紛簽名,當成他們的精神支柱。
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展開旅程,雖然這些青少年和兒童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不過在大家的幫助下,終於可以踩著夢想起飛。(民視新聞龐志龍彰化報導)